新质生产力护航粮菜稳产保供
字号:

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京郊的田野上,植保新质生产力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昆虫雷达大范围监测预警、植保无人机、ai病虫害识别技术、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虫虫”特工队……一系列植保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使得“虫口夺粮”与稳产保供的战役更加得心应手。

 

数据显示,在植保新质生产力的助力下,2023年全市成功挽回粮食和蔬菜损失分别高达7.10万吨和13.98万吨,小麦、玉米和蔬菜的植保贡献率也分别提升至16.98%、24.67%和30.23%。这一成绩,无疑彰显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

 

病虫害监测预警越来越智能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监测预警手段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监测预警信息可视化水平越来越高。在北京,每逢监测季节,北京市植物保护站部署在延庆的昆虫雷达自动运行逐日对空中的迁飞种群进行扫描,实时掌握昆虫的一举一动,并根据回波数量进行预警。得益于昆虫雷达的应用,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正在由一直徘徊在85%的水平,提升至90%左右,预测范围扩展周边20km,预测时效性提早1周,为防控赢得重要时机。

 

在病虫害识别方面,ai识别技术正逐步走进普通农户,现在的技术人员遇到不认识的病虫害拿出自己的智能手机,经过拍照识别,就可以清晰获得病虫害名称和防控方法,原来花费很久查阅还不一定找到的知识点,现在轻松几分钟就搞定了。

 

据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技术人员介绍,类似的先进技术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智能虫情测报灯、远程性诱设备等,让一部分监测技术人员不出办公室就可以获得病虫发生情况。

 

在预警信息发布方面,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也紧跟信息时代步伐,把过去传统的文字信息配上图片,或者加工成微视频、短视频或者动画,然后与气象部门联合在电视台,或者通过b站等各类自媒体平台,让生产者看的明白,用的顺手,真正发挥监测预警信息在“虫口夺粮”和稳产保供中的作用。

 

病虫害防治施药器械越来越高效

 

病虫害防治施药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保障粮食产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以前也是最繁重的一项工作。

 

如今田地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技术人员只需在控制器上输入飞行参数,植保无人机就会按照程序在农田上方穿梭飞舞,自动完成施药工作。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的作业面积可达几百上千亩,不仅效率高,而且施药安全、作业效果还好,已经得到农民的认可。现在小麦“一喷三防”、露地蔬菜雨后应急防控,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新质生产力”高效施药器械的应用为北京市及时、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设施内,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设施类型、蔬菜种类,推广轨道式打药机、管道式高压雾化自动打药机等新型高效施药设备,替代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以前打四五次农药都治不了的害虫,现在用新设备一两次就解决问题,方便省时,农药利用率高、防治效果好,农药的用量明显就下来了。

 

据统计2023年北京市农药利用率比“十三五”末提升了0.52个百分点,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用量比“十三五”末下降了5.8%。植保科技的力量让农民种地打药变的省时省力、让市民吃菜更加安全放心。

 

生物防治技术越来越先进

 

“十四五”以来,北京植保部门联合多家从事生物天敌研究的在京科研院所不断加强以天敌产品为核心的生物防治技术协同攻关,发掘优势天敌昆虫种质资源,实现农业生产急需的天敌昆虫种质的商品化生产关键技术突破,天敌新品种不断丰富。

 

围绕守护市民的“菜篮子”安全,对设施蔬菜上主要的小型害虫—蚜虫、粉虱、蓟马和红蜘蛛,已实现了天敌种类全覆盖。目前实现工厂化繁育的品种达到22种,包括瓢虫类(3种)、捕食螨类(6种)、捕食蝽类(3种)、寄生蜂类(6种)、甲虫类(2种)和授粉昆虫(2种),为农林园艺立体化、多样化、协同化应用天敌提供了条件,使我市的天敌昆虫研究与应用技术位居国内领先。

 

在大力开展多种天敌繁育技术研究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设备研发、产品标准化等工作,研发系列高效繁育设施设备——米蛾饲养收卵机、中间寄主卵自动收集器、颗粒包装机等,繁育过程从繁冗的人工操作为主发展到现在国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十年前需要30位技术工人同时操作的繁育流程现在只需要一位技术人员在控制端操控10多台机器就可高效完成,实现了无人化生产,使原来“小作坊”式的养虫室变成了如今富含科技能量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天敌生产效率提升5-10倍,天敌年产能达3000亿头以上。成立天敌产业联盟,联合在京科研院所、推广部门,创立研发平台,2023年,北京天敌企业生产的天敌达320.8亿头,覆盖我市及全国其他10多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