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青光村的农田里看到,小麦和苜蓿绿油油的,道边淡紫色的二月兰和黄色的蒲公英争奇斗艳,金黄色油菜花竞相开放,一派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
在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以下简称环保所)、北辰区农业农村委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青光村以田园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新支点,因地制宜将本土优势最大化,采用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田园系统构建技术,复原农田生物多样性,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使农田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
目前,依托青光村生态田园建设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推进天津市生态田园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建设100个市级生态田园。
强化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年以前,青光村传统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式为主,具有华北集约化农田的典型特征——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频发、农田生态功能退化等。
如何破解集约化农田的弊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重构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集约化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前途的j9九游会老哥论坛的解决方案之一。
近十年来,环保所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团队致力于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功能强化技术的研究,研发了“43—543”生态强化技术模式。
“该技术模式依据‘良生、良田、良法、良制’4项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的方法,进行农田生态系统整体设计和重构,在‘田内、田边、田外’3个尺度创新集成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物多样性轮间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立体种养等关键技术。该模式具体包括‘田内’多样化种植等5项技术,‘田边’乔灌草立体生态网构建等4项技术,以及‘田外’林草湿复合系统构建等3项技术。”环保所研究员杨殿林介绍。
在田内外配置不同功能植物,形成景观条带和斑块,可为鸟类、传粉者、害虫天敌等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
在农田边界建设的生态沟渠、植被缓冲带等乔灌草立体生态网,构成了多层级多植被覆盖的生态廊道系统。
“生态廊道的数量、构成、宽度、质量及连通性,决定了集约化农田景观中自然、半自然生境斑块之间物质与能量流的运送效率。”环保所副研究员王慧介绍,“规划有效的生态廊道,除提供物种迁移时所需的安全庇护空间与食物的来源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生物族群间的基因交流,避免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预防更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发生。”
环保所通过在青光村推广“43—543”生态强化技术模式,破解了集约化农田长期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引发的生物多样性破坏、生产力下降等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障碍。
引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田园是农田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载体。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依托“43—543”生态强化技术,环保所在青光村建立了生态田园示范区。
“加强集约化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生态强化技术,加快生态田园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生态田园建设将成为新时代引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环保所副研究员张艳军说。
青光村建立了多样化轮间作种植体系及立体种养体系,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为了提高土壤质量,实现系统增值,青光村利用种植和养殖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有机耦合,消纳绿肥、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
村中还充分利用蜜源植物、害虫驱避植物、水体净化植物、护坡植物以及经济价值植物的有机组合,为授粉昆虫提供花蜜和花粉,为鸟类、小型动物提供栖息地、越冬场所等,有效保育了农田生物多样性,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恢复沟渠水体净化和生态调节功能。
如今,生态田园建设已成为青光镇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除此之外,环保所还在山东、湖北、陕西等地建立了不同规模的生态田园示范区,为集约化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环保所所长熊明民表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田园建设是引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具体实践,要让生态田园建设更好地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助力可持续运行和科学管理
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前提,更是生态田园可持续运行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环保所专家在“43—543”生态强化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对集约化农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持续的跟踪监测。
“农田作物/植物、鸟类、昆虫以及土壤微生物是农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王慧介绍,“我们根据生境类型,在生态田园示范区的大田作物种植区、果园、林地等设置监测点,监测农田生物的组成、分布及动态变化,为系统评估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杨殿林认为,目前研究团队还需要充分吸收国内外成熟经验,研究制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关键技术研发。同时,在不同区域建设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试验站,并针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长期监测,把集约化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田园建设阶段性成果吸纳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推动生态农场社区化,推进生物多样性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集约化农业,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普遍共识。
今年,天津将组建生态田园建设综合协调组和专家委员会,进一步丰富完善生态田园构建、评价与管理技术标准,结合国家级生态农场评价工作,遴选出第一批市级生态田园建设示范典型。
熊明民表示,下一步,环保所科研团队要在总结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等生态田园模式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集成不同区域集约化生态田园系统构建技术体系与模式,制定区域生态田园负面清单和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