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千万工程”经验的实际运用,是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农村领域落实市委、市政府“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要求的重要抓手。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日前,本市实施《天津市推动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工作方案》,通过实施多项措施,激活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地价值合理增长、农业效益明显增加,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天津实践。
“到2027年,本市建成10个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示范引领片区,形成不同路径的示范典型。今年,本市开展试点示范,建立完善推动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的政策措施,每个涉农区形成2个以上示范典型村,总结推广一批典型案例。”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从今年起,本市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创新集体资产资金盘活机制。引导村集体和农民将土地、农房等资源资产折股量化,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合作。同时,高效开发农地资源。推进静海、蓟州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支持社会资本新建高标准设施园区和对老旧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每年建设10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今年本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建立京津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工作机制。发挥好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用,建立市场化、可盈利的运营模式,搭建农文旅投融资、标准制定、资源对接、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专项贷款产品超市”,便利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发挥天津市乡村振兴基金作用,聚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重点产业。
全面加强联农带农。今年本市探索推广津南区孙庄子村“资产入股”机制。支持国有平台联村联户盘活村庄闲置资源资产,吸引农民以闲置农房、承包地、资金、劳力、特色技能入股,取得“保底 分红”收益。支持民营企业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组建项目公司,将闲置农房资源整合、流转、融资,盘活农户闲置农房,增加物业服务岗位,增加农民财产性、工资性收入。
今年,本市加快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加快推动“高新特”特别是保鲜、精深加工科研成果转化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乡村对城市的服务能力。以服务京津冀都市圈“周末经济”为重点,建设1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片区,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文化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树优津味“土特产”品牌,重点培育小站稻、沙窝萝卜、七里海河蟹等区域公用品牌和红香酥梨、东信花卉等特色品牌,提升品牌传播力。发展“后备箱经济”,改造提升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村集市,组织推出“市民赶大集”活动,鼓励农民将农产品、农村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展销。健全农村电商和流通体系。实施直播“新农人”培育项目,开展直播助农活动。
此外,今年本市深入推进城市资源入乡,把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支持有条件的村开展村ba、村超、村马、村晚等各类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引导民宿、村民活动中心等场所拓展会务、团建功能。深入推进“小办公、大服务”,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提升,探索建立“乡村会客厅”,开发乡风民俗展示、接待等多种功能。推动养老下乡,鼓励城市退休老年人到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住养。支持人才返乡入乡。鼓励返乡入乡企业家、退役军人、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民间技艺特长人员等在农村投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