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里,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人工智能“运筹帷幄”;温县农科所实验室里,选育、杂交、基因编辑,希望的种子正在悄悄发芽……作为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温县小麦种子基地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占全省小麦种子基地面积近十分之一,肩负着推动河南建设现代种业强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
(小麦博物馆)
在这里,一粒粒小麦的“品质”被多次改写,先后育成了温麦2540、温麦4号、温麦6号、温麦8号和豫麦49-198等多个享誉全国的小麦新品种,覆盖多个省区,推广面积达4亿亩,创造经济效益超300亿元。长于温县的小麦种子,正源源不断地撒向全国各地。
一粒小麦,何以飘香?温县小麦为何能享誉全国?
做强粮食“芯片”,打造小麦种业“硅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农村流传着“小麦小麦,(亩产)不过一百(斤)”的俗语。而在2023年河南麦收季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烂场雨”的背景下,温县38.1万亩小麦亩均产量仍达到568.4公斤。
“好种子”带来“好收成”。温县小麦高产的原因,与“全国制种大县”的名号密不可分。
(“温麦之父”王焕英培育的“温麦2540”引领了河南省小麦品种第七次更新换代,“温麦”良种由此享誉全国。)
为提升“温麦”育种核心竞争力,温县以打造中原种业“硅谷”为引领,聚力推动种业主导产业发展。先后打造了以小麦种子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温县实验站。累计培育小麦品种47个,14个通过国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
“近几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形成了‘科研机构 企业’的四级种子繁育程序,以县农科所为服务平台,为当地种业企业开展小麦繁育工作,有效保障了种子纯度和质量,”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红娟介绍到。
如今,温县正依托县农科所、平安种业等行业龙头,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20余家科研院校的科研合作,瞄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科技前沿,着力开展育种关键技术交流与合作,力争培育出突破性小麦新品种。
数字赋能农业,培育温麦“芯”动能。
过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手拉肩扛重复劳作;如今是手机上“种地”,“指尖”浇水、施肥……
在温县裕田公司的麦田里,可以看到一个个树立在田间的监控仪和摄像头,其背后链接的是温县在河南率先设立的首个小麦种业大数据中心。
(小麦种子研发)
“温县小麦种子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接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可实现对温县小麦育繁推一体化信息互通互联,实时为制种农户提供田间农情、墒情、灾情等信息。”该合作社理事长朱乐军告诉记者,“有了数字农业新技术的支持,农户们坐在家里就能通过手机进行田管作业。”
目前,温县小麦种子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已在温县得到广泛应用推广。通过大数据、遥感监测等技术,实现全县种业公司基本信息、繁种田分布、土壤地力等展示与监管,生产全程可追溯,从备案源头掌控生产信息,真正把控种子生产质量全过程,助力“温麦“品牌高质量发展。
延链强链,做好产业兴农“文章”
走进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各条面粉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抓紧生产。
“我们公司主导产品有‘麦乡’系列和‘黄河麦场’系列优质面粉、挂面等20多个品类。”该公司制粉车间经理周玉辉介绍,凭借温县“优质小麦产区”的地理优势,公司客户网络不断扩展,产品销售覆盖20多个省市,深受消费者欢迎。
近几年,温县种业企业一方面不断强化合作育种,积极与各大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丰富种质资源为依托,积极开展自主育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
目前,温县依托平安种业、天香面业等5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形成了以小麦种子、粮食、怀药、调味料为主导产业的四大产业化集群,集群年销售收入300亿元;通过坚持“三链同构”,已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112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12家。
“温县将紧抓国家、省、市推进种业振兴的大好机遇,以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产业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温县力量!”市政协副主席、温县县委书记杨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