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济南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
字号:

  风吹麦田千层浪。再有不到一个月时间,济南的小麦将迎来收获时刻。

  “目及之处皆是麦苗构成的绿色海洋,小麦长势喜人,微风中沉甸甸的麦穗不停摇摆。”5月22日,爱济南记者来到了位于起步区太平街道的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济南城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蕾正在示范区田地里仔细检查小麦的生长情况,记者随手摘下一个麦穗数了数,共有40多个麦粒,杨蕾看到后告诉记者,这还不是最多的,有的麦穗有60多个麦粒。

  智能化助力粮食增产减损

  农民成为“麦田的守望者”

  “今年小麦长势很不错,预计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收成。”刚从地里巡检回来的杨蕾向爱济南记者表示。

  80后的杨蕾,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她有着丰富农业工作经验。杨蕾表示,好收成得益于示范区内配套完善的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田间工程,整片农田保持着稳定增产。

  借助数智化检测管理手段,传统农民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麦田的守望者”。杨蕾说,在示范区内,两个人便能管理约3000亩农田。

  “田里有各式传感器监测作物病虫害、水肥状态等,相关数据实时传送到示范区内的数据中心。在播种和收割季利用智能化农机进行作业,通过专业的喷管设备进行施肥灌溉,整个种植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干重体力活。都说人勤春来早,现在用上了比人更勤快的设备,粮食丰收更有了保障。”

  “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农业生产,实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几个人管万亩地不再是天方夜谭。”杨蕾表示。

  提升粮食亩产15%

  农民每亩增收300元

  在绿油油的农田里,每隔30米左右就间杂着一米多宽的态控草,细嫩的绿枝顶着大团的白色花朵迎风摇曳。“态控草一方面可以实现对麦田害虫的控害,第二个方面,它在中间可以形成一个隔离带,对病菌、害虫的扩散形成阻隔的作用。”杨蕾说。

  示范区除了有数字化的监控设备,还通过种植态控草,打造田间天敌“加工厂、储存间”,将涵养的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转移到农田去控制作物害虫,减少使用甚至不需要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既能达到“以草养虫、以虫治虫”的功能,又可以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边缘通风效应,从而生产出健康、安全的生态农产品。

  不仅如此,示范区还探索建立从种子选育到生产管理、从收获到储藏全环节的粮食增产减损技术路线和模式,探索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程减损技术方案。目前,已经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减损,单产显著提高,持续降低化肥、农药等农资消耗,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示范区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减损5%,提升粮食亩产15%,降低化肥、农药等农资消耗30%,可使种粮农民每亩增收300元。”

  实现“四个国内领先”

  济南市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小满刚过,麦穗日渐饱满。当夏风拂过,麦浪层层,碧波天漾。希望的田野,已是丰收在望。

  示范区还将如何建设?高标准又体现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找到答案——聚焦粮食“智能、高产、减损”,规划建设10个千亩方,实现“四个国内领先”;优化布局田、林、路、渠、机、电、井等基础设施,实现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国内领先;植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数字化管控技术国内领先;配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田间工程,实现化肥减量、绿色防控技术国内领先;探索建立从种子选育到生产管理、从收获到储藏全环节的粮食增产减损技术路线和模式,实现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程减损技术国内领先,并打造技术先进、设施完备、绿色稳产、减损降耗的国内一流、代表现代国际粮食增产减损高水平的示范样板以及种业总部企业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去年,山东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31.1亿斤,同比增加22.3亿斤,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粮食增量占全国增量的12.6%,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稳产保供成绩单。作为粮食大省的省会,济南已连续多年实现粮食丰产丰收,示范区不断探索粮食增产减损,正是近年来山东济南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去年济南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02.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据悉,在未来,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还将在济南举办,这为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又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省会、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让“中国碗”盛上更多“济南粮”,为筑牢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贡献更多泉城力量,是这座大城的应有之义。